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医保支付方式试点改革,随着国家医保局印发《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政策文件的发布,支付方式的改革进程加速推进。明确从2022到2024年,要全面完成DRG/DIP付费方式改革任务。
预计2024年底,全国所有统筹地区全部开展DRG/DIP付费方式改革工作,先期启动试点地区不断巩固改革成果;到2025年底,DRG/DIP支付方式覆盖所有符合条件的开展住院服务的医疗机构,基本实现病种、医保基金全覆盖。无疑,未来三年内,DRG/DIP将开始重新定义市场准入规则!
众所周知,从2019年开始,国家医保局就在全国30个城市开展了DRG付费试点。目前这30个试点城市全部进入了模拟运行,有些城市已经开展了付费工作。今年,所有的试点城市将全部开展实际付费。
而从去年开始,在全国的71个城市启动了DIP付费试点,目前这71个DIP试点城市已经全部完全了预分组工作,今年内也将实际付费。
并且,在国家试点的基础上,一些省份也选了工作积极性比较高、基础条件比较好的城市开展试点,初步摸底了解,达到100多个,所以全国目前为止DRG、DIP的试点**过了200个。
如果说高值耗材带量采购是对当下市场的中短期调整,那么DRG/DIP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则是对未来院内耗材市场格局的重塑,影响更为深远。
DRG大家应该早已了解,属于舶来品,在国外已经实行很多年,即通过打包收费的形式,将药品和耗材内化成医院的运营成本,较终实现收付费的闭环,倒逼医院降成本,控耗材。
而DIP则是我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产物。DIP不再细化明确各医疗机构的总额控制指标,而是把项目、病种、床日等付费单元转换为一**数,年底根据各医疗机构所提供服务的总点数以及地区医保基金支出预算指标,得出每个点的实际价值,按照各医疗机构实际点数付费。
DRG/DIP付费方式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施,大趋势将倒逼全国范围内信息化建设较弱的医院完善数据、提高病案质量,并在此基础上逐步上传各项诊疗、检查、用药等信息。
同时,各区域内医院和医保管理机构的“信息孤岛”将被打破。借助大数据,医保管理可以逐步实现全过程监控,单个病种在不同医疗机构的诊疗、花费等直观数据画像将更加清晰,相关的合理或不合理现象将一目了然。
在大数据和分值的配套下,医保病人的用药、耗材使用和收费情况都将置于医保部门的实时、全面监控之下,促进医院管理者主动开启*学习和对标,调整业务、控制成本,加强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
毫无疑问的是,随着DRG/DIP付费的不断落地,医院的经营模式势必会发生很大的转变。对于医院来说,如何制定较“经济适用”的**模式,同时严格控制耗占比、检查和手术占比?都将会成为此后的侧重点。与此同时,医保倒逼医院降低成本的同时,也势必会推动医院对经销商进行新一轮严格的筛选,影响所有医械企业、代理经销商。
DRG/DIP付费已是大势所趋,医药/器械行业在面临生存挑战的同时,不仅需要优化自身,以提供高品质产品务,更需要优化成本管控,合理降低运营成本,尤其是药品耗材和试剂的运营管理。其中,以信息化建设为基础的药品、耗材、体外诊断试剂等医疗产品的精细化运营管理必定减负降本的出路。SPD服务平台也就因运而生,一方面医院可以通过SPD平台,将药品、耗材和试剂的运营管理外包,并能实现采购、供应、使用及结算的全流程可视化监管;另一方面,供应企业,可以通过在各级临床科室建立工作站,实现全流程智能化作业,减少运营成本。
智慧医疗SPD物联网解决方案,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实现医疗物资管理提质增效,减负降本,满足使用后结算,零库存管理,让药品、耗材、试剂等医疗物资采供用环节精细化管理。同时,医大智能智慧医疗SPD物联网平台可与医院His、LIS、HRP等内部系统平台无缝对接,也可与**GPO采购平台,供应商ERP对接,达到院内院外信息互联互通一体化。